提供国内最权威的边牧伴侣犬全程服务

爱边牧爱生活国内最贴心的知识分享

客服微信即时为您解答咨询服务

扫码进入手机站

国内规模最大的边境牧羊犬繁殖基地
世界犬业联盟认可机构CKU注册犬舍
利用正增强式的反训练消除边境牧羊犬的不良行为
2013-06-18 11:14:57  来源:凌云边牧宠物公园

   利用正增强式的反训练消除边境牧羊犬的不良行为,才是效果最为明显和稳定的。
  利用增强去除不想要的行为现在你已经知道如何建立新的行为,那么如何去除现在存在的不良行为呢?
  人类和动物总是会做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做的事,孩子在车子里鬼叫又吵架,狗儿整晚吠个不停,猫咪抓坏家具,室友到处乱丢脏衣服,亲戚老是打电话找喳指使,这些都是我们不喜欢的行为。去除行为的方法有八招,只有八招而已!无论是室友生活习惯不佳的长期行为问题或是小孩在车内吵闹的暂时性行为问题,任何用来对付问题的方法都脱不了其中一招的变化运用(这里不针对诸如精神病患或危险狗儿无可预测的复杂多重行为问题,我指的是单一不良行为)。
  以下列出这八招:
  第一招:毙了他(牠)。(这招绝对有效,你将永远看不到到这个人或这只动物。)
  第二招:处罚。(大家最爱用这一招,虽然它几乎很少有实际成效。)
  第三招:负增弦。(当喜见行为出现时,即移除令动物不快的事物。)
  第四招:消弱,让行为自行消失。
  第五招:训练一个不兼容的行为。(这招对运动员和宠物饲主特别好用。)
  第六招:训练这个行为只依讯号出现。(然后永远不给这个讯号,这是海豚训练师用来去除不良行为最高段招数。)
  第七招: 塑形出行为的消失,增强任何不是该行为的行为(这个友善招数可以让讨厌的亲戚转变为相处愉快的亲戚。)
  第八招: 改变动机。(这招最为根本,也最为友善。)
  你可以看到以上有四个「坏心眼」招数(即负向作法)和四个「好心眼」招数(即利用正增强的方法),每招都有它的作用,以下我将一一介绍每一招的优缺点,并提到该招数奏效的情境故事,我也会列出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例如爱吠叫的狗、老爱生气的另一半等等),并且举出如何以每一招应对的实例。我并不推荐所有招数,例如,我认为为了解决狗儿整夜吠叫的问题而让默医割掉狗儿声带(第一招)的方法很差劲,虽然当我舅舅的邻居抱怨他养的海狮吠声太吵时,我勉为其难地让他这么做,但我的看法仍然不变;当然,很少人会把海狮养在自家游泳池里,以当时情境来看或许这是最好的方法。我没办法告诉你想要去除讨厌行为时到底该用哪一招,你是训练的人,你必须自己决定。
  第一招:毙了他(牠)!这一招永远不会失效,你绝对不会再度看到对方或那只动物出现行为问题。事实上对于狗儿咬死羊只的问题,它是全世界唯一认可有效的方法。死刑便是第一招的应用,无论死刑带有什么道德或其他涵义,当凶手被处决之后,他当然不可能再度犯案,第一招以除去行为者的方式暂时性咸永久性地去除行为。开除员工、离婚、受不了肮脏室友而换室友都是应用第一招的方法,虽然换人之后或许会产生新的问题,但是做出特定行为而令你受不了的人已经消失,而那个行为也随之消失。第一招相当严厉,当行为造成极大反感,叫人无法忍受而且似乎不太可能轻易改变时,这一招有时便很适用:举例来说,若父母(配偶或子女)施予家暴,人们有时会真的动手除掉对方,在危及性命的自卫情况下,这个作法可能无可厚非,而离家是另一解决办法,也较为人道。我养过一只习惯特殊的猫咪,牠会在半夜偷溜进厨房,跑到炉口上尿尿,第二天当我们不知情而点燃炉子时,那尿味可真够熏死人。这只猫咪可以自由进出屋子内外,我从没当场逮到牠这么做,当我们把炉口盖起来,牠就直接尿在盖子上。我没办法分析出牠的动机,最后我带牠去收容所安乐死了,这是第一招的作法。第一招有许多简单常见的应用方法:大人要求打扰谈话的小孩回自己房间、把爱追车的狗拴起来、让犯罪的人坐牢一阵子……等,我们常把这些方法误认为处罚(第二招),事实上这些却全属于第一招,这些去除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限制了这些人的行动,或让这些人消失,让他们无法出现该行为。在第一招的方法中,有一个必须知道的要点:这种方法并没有教会对方任何事情,无论是限制行动、关起来、离婚或坐电椅,这些都没办法教会对方到底该做什么事。小偷坐过牢以后应该会三思而后行似乎很合理,但事实通常很少如此,只有当他被关起来时我们才能确定他无法偷走你的电视。如果某个行为能获得某种增强,而且引发这个行为出现的动机和情境都存在的话,这个行为便很可能会出现。当人或动物的行动受限时,他或牠并没有重新学习行为,一旦解开狗儿的拴绳,牠马上又会去迫车子。你无法修正并未发生的行为,被关在自己房里的小孩可能学会了憎恨或害怕你,但是并未学会参与社交谈话的礼貌。不过第一招也有其用处,这个通常最为实际的解决方法并不一定都很残忍无情。我们没时间训练或监督对方时,常会暂时使用限制活动范围的方式,把婴儿放在摇篮或婴儿车上让他们自己玩,多数婴儿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抗议。而现在大部分人都让宠物犬整天待在屋里,于是让幼犬待在运输笼里已经成为辅助训练大小便的标准作法,狗儿喜欢睡在舒适的独享空间里,牠们多半很快把笼子当成家,白天会自动进笼休息。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幼犬也不喜欢把睡处弄脏,所以无法看着幼犬时把牠关起来可以减少乱大小便的情况·而且这通常代表当你把牠从笼内带出来时,牠刚好需要来趟教育之旅,学习到院子里上厕所会获得增强。如果关的时间较长,常见作法是把幼犬放在围栏里,地上铺好报纸,把门半开的运输笼放在一角,让牠有空间跑跳,玩一玩,需要上厕所时可以出笼,清理起来也不难,至少没人在家时牠无法跑到地毯上留下尿渍。
  第一招:毙了他(牠)!第一招确实能将问题解决,但它并不一定 是每个情况的最佳解决办法。
 室友乱丢脏衣服                                              换室友

 狗在院子里整夜狂吠                                          把牠卖掉;谓兽医割掉声带。
 孩子在车里太吵                                              让他们走路;让他们坐公交车;请别人开车。
 老公或老婆回家时情绪总是很差                                离婚。
 网球挥拍动作有问题                                          不再打网球
 员工回避工作责任或濑惰                                      开除他们
 讨厌写谢函                                                  不要写谢卡,这样大家以后可能就不会再送礼物给你,也没必要再写谢卡了。
 猫味跳上餐桌                                                把猫咪关在屋外或把牠送走  
 公交车司机粗鲁无礼,让你很生气                              下车,改搭另一辆公交车
 你认为应该自立的成年子女想搬回家住                          坚持拒绝。
   第二招:处罚
   这是人类最爱用的一招,当行为出现偏差时,我们往往直觉想到处罚:骂小孩、打狗、扣薪、给公司罚单、凌虐异议份子、入侵某个国家,但是利用处罚来改变行为是很逊的作法,事实上,处罚多半完全不管用。在我们谈及处罚的作用和无用之处前,先来看看尝试处罚之后,发现毫无效果时我们会怎么做。如果因为小孩、狗儿或员工出现某个行为而处罚他们,但该行为又再度出现,这时我们通常不会说:「唔,处罚不管用,试试别的方法好了。」我们会加重处罚,用骂的没用就改用打的,孩子成绩满江红时没收他的自行车,下次又满江红时就没收滑板;员工打混?威胁他们。没用?那就扣薪水!还是没用?把他们停职或解雇,或干脆请军队来管理;毒打改不了异议份子的行为?也许上了夹指板或用其他酷刑就会有用了。加重处罚是很可怕的作法,它永远没完没了,人们为求处罚奏效甚至到了无所不试、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猩猩或大象并不在乎这种事,可是有史以来,甚或更早以前,人类的脑子都被它所占据。处罚是在行为发生以后才发生,这是它往往不管用的一个原因,如同打官司的情形一样,在行为过后很久才发生,因此对方不一定会把处罚和自己过去的行为联想在一块儿;动物永远都不会这么做,而人类也不常这么做。如果每偷一次东西马上就会有一根手指自动脱落,或者每当违规停车时车子就会突然起火燃烧,我想赃物和停车罚单应该几乎都不会存在。 第二招如同第一招,对方不会因此学习到任何事,虽然实时的处罚可能会停止当下的行为,但它不会导致任何行为的改进。处罚并不能教孩子如何让成绩变好,最多只能期望孩子的动机出现改变,为了避免处罚而将设法改变行为。对于多数动物而言,为了回避未来后果而学习改变未来行为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猎鸟犬跑去追兔子而把牠毒打得半死,这只狗完全不会明白牠之所以被处罚是因为刚才所做的事,但牠可能会因此变得惧怕主人,以后当牠追兔子时主人一叫就会走开,或者主人叫牠回来牠会拼命赶紧钱奔而来,然而毒打这件事对追兔子的行为并不会产生影响。顺带一提的是,猫咪联结自己行为及处罚的能力似乎特别差,牠们和鸟类一样,受到威胁时只会变得惊怕,什么都没学到,因此人们才会认为猫咪很难训练。牠们真的无法以处罚的方式训练,但是利用正增强则轻而易举。处罚或威胁无法临助训练对象学习修正行为,但却会让他们所学习到的设法别被逮到的行为 --- 当行为动机极为强烈而无法不持续行为时(例如饥饿时偷食物、青少年加人帮派)尤其会如此;在处罚体制之下用计规避的行为将急剧增加。此外,持续处罚或严厉处罚有一些极为棘手的副作用:被处罚者会出现恐惧、愤怒、厌恶、反抗,甚至怨恨,有时施行处罚的人也一样,这些情绪对学习全无益(除非你希望对方学习到恐惧、愤怒及怨恨; 恐怖份子的训练有时便会故意这么做)。有时候行为受到处罚后便停止出现,这是我们一直以为处罚有效的理由之一,但它的前提是:(1) 训练对象了解哪个行为带来处罚(2) 产生行为的动机不大(3) 非常畏惧处罚(4) 训练对象有能力控制该行为发生与否(例如尿床问题便无法以处罚解决)。第一次拿蜡笔在墙上乱涂即被骂得臭头的小孩很可能不会再在家里墙壁上乱涂,不老实申报所得税而被罚钱的国民可能就不会再犯。以处罚停止行为最可能奏效的时机,是在行为刚出现不久、并在它形成习惯之前,而且处罚本身对训练对象而言必须是全新的体验,具有惊吓的作用,不能等到对方习以为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只处罚过我两次(而且只不过是责骂而已),一次是因为我六岁时偷东西,另一次是因为我十五岁时逃学,大家误以为我被绑架了,但这两次处罚发挥了极大效果,我立即停止了这些行为。若要使用处罚,你可能还需要设计一下,让训练对象认为是他(牠)的行为导致这个厌恶刺激,与处罚者没有关系。假设你有只喜欢睡在沙发上的长毛大狗,但你不想牠这么做,处罚(责骂或其他方式)可能会使牠在你在场时不上沙发,但不在时立刻又会上去。早年的训练方法是在沙棱上放置小型捕鼠夹(无人在场的处罚),当狗儿跳上沙袭时,捕鼠夹马上跳起来,吓牠一跳,或许还可能夹到牠;捕鼠夹处罚了跳上沙发的行为,它同时也负增强为了避免被夹而待在地上的行为,狗儿的行为引发不快事件发生,一次不佳的经验便足以停止偷上沙发的行为。我得赶紧补充一点,这个方法不一定对所有狗儿都管用,有个拳师犬饲主提报,他的狗在第二次看到捕鼠夹时,从沙发背上把一条毯子拉到捕鼠夹上头,让它们全跳起来,然后安然躺在沙发的毯子上。待续www.chongwu360.net





服务热线(微信同号)
13373735737
电子信箱
1624466507@qq.com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