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下去或游起来:八个可能发生「洪水法」的做法
(Sink or Swim: 8 Ways You Might Be Flooding Your Dog)
作者:美国训练师Eileen Anderson,发表於2015年9月16日
原文出处:http://eileenanddogs.com/2015/09/16/flooding-dog-training/
译者:Vicki
成为正增强训练师之路有时似乎是无止尽地,一一向我曾使用的方法说再见。
『环刺项圈』,再见!(是的,我曾用过。)
『猛扯项圈』,再见!
『假装先从我家狗的狗碗里吃饭再让牠吃』,再见!(是迪,我做过!)
『如果狗不坐下就压牠屁股』,再见!
『走向狗狗逼牠後退』,再见!
『当狗狗感到挫折,一再尝试曾被奬励的行为,我只是等着牠自己停下来』,再见!
但不止是这些需要说再见,还有一大堆有关洪水法(flooding)的做法也需要说再见。
洪水法的技巧旨於减少人类或动物的恐惧(除了行为调整以外,也会有意外达成的情形),这个接触做法让动物近距离接近令牠害怕的事物,在没有危险之下长时间接触,而且阻绝任何逃离的可能性。
洪水法发明人Thomas Stampfl在1967年发明了这个用於人类的心理治疗法,虽然十九世纪的Freud和Breuer也曾描述类似方法。它可能有效,而且有时仍有人使用,虽则一直以来它都存在是否符合医学伦理的问题。但是,人类能够同意这麽做,而且能够在全盘了解洪水法,也明白即将发生什麽之後再选择这麽做,狗狗没法这麽做。
如果你不想阅读有关动物电击实验的内容,请跳到「这和人犬生活有何关系?」的段落。
五○年代时期曾有过类似洪水法的做法用於动物身上,称为其他名称。当时研究人员想找到让动物「取消」(unlearn)制约恐惧(译注:习得恐惧)的方法,方法如下:他们教会一些狗狗,某个特定声音预告笼子的地板会通电,但是牠们可以跳到笼子另一个没有通电的区域,所以狗狗学会在听到那个声音时跳到笼子另一区。到了下一个阶段,科学家定期播放那个声音,但是不一定会通电,但是狗狗不知道这一点,牠们听到声音就跳到另一区,持续这麽做了很多次。这让科学家学习到,回避行为可能会维持非常非常之久。
在进一步实验中,这次对象是老鼠。他们教会老鼠某个声音预告电击,让牠们学会出现声音时跳至另一区。然後当电击出现,他们阻止老鼠的回避行为,这做法称为「反应阻断」或「行为阻断」(response blocking or behavior blocking),他们加上屏障让牠们无法跳到「安全」区域,所以老鼠要面对这个预告电击的声音(但已不再有电击),但无路可逃。
结果是,老鼠的逃离反应消弱得快多了,电击和声音的关联性被打断。注意:在反应阻断时期,老鼠没有接触到厌恶刺激(电击),但只接触到制约刺激(声音)。
这和人犬生活有何关系?
平常对话里描述到洪水法时,通常是类似这种说法:
如果我怕蜘蛛怕得要死,你把我关在一个满是蜘蛛的房间,不让我出来?
这完美描述洪水法,但是由於这画面有点荒诞,我想我们不一定能把狗狗遭遇的平凡事物联想到洪水法,悲哀的是这挺常见。美国训练师Debbie Jacobs在她的恐惧犬部落格 Fearfuldogs.com 里指出:
对害怕的狗来说,几乎任何涉及牵绳或限制活动的做法都可能用到洪水法。
中途、购买或认养到一只极恐惧狗狗的人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需要把牠限制在屋内或院子里,你想想看,如果牠害怕人,这个非常平凡无奇的做法让牠像是每分每秒都待在满是蜘蛛的房里,无法逃脱。
幼犬和恐惧犬只似乎最常因刻意的训练技巧而遭遇洪水法,以下是一些的常见训练建议,我们可能应该三思一下。
可能用到洪水法的常见训犬建议:
1. 每餐饭都用手喂食害怕的狗狗
如果你曾经与别人讨论过协助狗狗克服怕人恐惧的方法,有人一定会提出这个建议。
听起来吸引人,不是吗?是要花点时间去做,但是人犬两方应该都很愉悦,不是吗?错了!我们觉得这麽做证实我们是好人,把狗狗的福利放在心上。但是牠可能觉得自己为了进食(换句话说,为了活下去)而被迫接近人,并非对人感到自在。
一个稍微可能的结果是狗狗终於学习到人一点也不可怕,但是这完全是下注。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牠变得对人更加敏感、依然怕人,或者变得更怕人(对於不怕人的狗,用手喂食常可建立人犬良好的键结)。
2. 在害怕狗狗的空间里留着不走
这和第一条有关,当你甚至无法接近一只恐惧的狗,有的人会推荐你长时间待在牠的空间里,坐在牠吃饭的地方附近,或者坐在狗狗房间里的一角,每天坐几个小时看书。
我们觉得这麽做「证实」我们对狗狗无害,牠则可能觉得这是个牠无法逃离的可怕情境。
3. 幼犬接力(Passing the puppy)
幼犬接力是幼犬课里常做的练习,所有人坐成一圈,在一声令下,把自己的幼犬递给隔壁的人,幼犬完全没有选择,要不是被迫待在下一个人身边,就是在那人大腿上被迫互动;再次下令时就把幼犬递给另一个人,远离饲主。圈圈里的饲主在抱过所有幼犬之後,自己的幼犬才会回到身边。
喜欢社交的幼犬对人有兴趣也很自在,牠可能认为这没什麽,但是对於怕人的幼犬,这是个恶梦。这麽做有时可能会消除恐惧,但是没有保证。你可能造就一只比上课前更害怕人、更不信任饲主的幼犬。
4. 到狗公园去社会化
狗公园到处是危机,理由有许多:饲主可能在聊天社交或讲电话,没在注意狗;可能会有攻击性犬只;有些公园让不同体型的狗狗全混在一起,置小型犬或较弱小的狗狗於危险之中。
但是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事实是年轻或羞怯怕人的狗狗可能还没准备好面对狗公园里令牠无法承受的大量活动。
狗公园就像是个大型笼子,狗狗没有自己逃脱这种情境的能力(由於传染性疾病,狗公园对於年轻幼犬也特别不安全)。
5. 到大型宠物用品店去社会化
这和狗公园有相同问题,但是店里的地板光滑,很多声响,陌生人对幼犬过度有兴趣,或许还被迫与他们互动,还有其他宠物会从角落里突然蹦出眼前,牠们的饲主通常没什麽在管控牠们。
(小编:此文描述的是国外的环境,在很多国家一些恶性的传染病如:细小病毒、犬瘟热等都已经灭绝,在我们给边牧宝宝做社会化时还是要权衡交叉感染的风险)
6. 让陌生人喂食
这是针对幼犬和怕人成犬极常出现的建议。
叫你把狗狗带到公开场所,找个愿意配合的陌生人,鼓励狗狗上前去让陌生人喂食。这个方法类似「幼犬接力」,我们觉得这麽做没错,美好温馨,因为有食物,狗狗当然会慢慢喜欢上陌生人,不是吗?如果牠从一开始就对人感到紧张的话就不会这麽发展。
有时这个方法或许不那麽像是洪水法,但是对狗狗来说仍不是个好方法(或者对陌生人来说也不安全!)如果零食真的很好吃或狗狗非常饿,狗狗可能会接近陌生人去吃零食,但依然非常害怕,牠的表现常会是把身体往前伸展得很长,但身体後半部离得很远。
这个方法甚至可能导致人遭受威胁或被咬,或者狗狗「惊觉」到自己离可怕的人太近而突然行动,设法逃走。
7. 不让害怕的狗离开敏捷或服从竞赛场地
我很讶异这依然发生,但我亲眼目睹过。有些狗狗对於比赛产生极不良的联结,牠们一上了场,唯一目标就是下场。不幸的是,即使狗狗的肢体语言大喊着「恐惧」,牠的行为可能被解读成是服从问题:狗狗表现「不乖」,必须逼牠好好表现。
我曾当过竞赛助手,必须挡住一只这样的狗狗从出口跑出场地,我痛恨自己成为洪水法的帮凶,但当然让狗狗自己跑出去并不安全。
饲主的仁慈做法会是听从狗狗的恐惧,协助牠离开。我曾见过饲主在狗狗紧贴着他们,一直注意出口时,还在设法挽救注定无望的比赛。
8. 过度暴露在声响之下
我希望我可以说已经没人这麽做了,但是相当近期里YouTube上有个可怕影片,一位自称训练师的人强迫一群狗接触声响,牠们全由饲主牵着,在非常近的地方有人放起鞭炮,狗狗被限制在原地。你可以看到多数狗狗吓得半死,牠们除了无法逃走之外,事实上有些还因为出现反应而遭到了处罚。
即使情况不是像在狗狗面前放鞭炮这麽夸张,可怕的声响很容易就可能超乎狗狗能够承受的程度。兽医行为专家Lisa Radosta博士在访谈( interview by Steve Dale)里描述过一个我希望是编出来的情况,有人为了让幼犬「体验」火车是什麽,把牠带到火车轨道上,这种极糟糕的想法很容易就有人去做。
我们为何这麽做?
我想洪水法如此盛行有两个主要理由。
第一,以第一条和第三条为例,有些洪水法的做法对我们人类来说看来温馨感人,以致太容易对狗狗的焦虑反应视而不见。我们用自己的手喂牠吃东西咧!牠学习到人类很和善啊!有什麽好不喜欢的?(恐惧犬:很不喜欢!)
第二个理由是「面对恐惧」的心态。依这种心态(最明显的例子是第七条和第八条),人类可能理解到这对狗狗是不快的经验,但是他们觉得狗狗需要撑过去就没事了,牠需要「面对自己的恐惧」,长时间接触似乎就可达成。
这个方法在育儿和训犬上都历史悠久,我很想看到它消失不再。